
詳情
溢流型球磨機與格子型球磨機的結構基本相同,不同的是溢流型球磨機排礦部分沒有排礦格子板裝置,較格子型球磨機簡單。溢流型球磨機較格子型出現得早,其排礦端中空軸內徑大于給礦端,這樣就促使礦漿從排礦端溢流出來。由于排礦端礦漿的流出,就造成排礦端礦漿面較低,在磨機內部形成液面高差,促使礦漿自給礦端向排礦端流動,可提高磨機的生產率和改善磨礦產品質量。為防止磨礦介質和粗粒礦塊隨礦漿一起排出,在排礦端中空軸內設有自返螺旋。
與格子型球磨機相比,溢流型球磨機排礦速度慢,適用于細磨,對外界因素變化較敏感,操作調整要及時。溢流型球磨機構造簡單,管理檢修方便。
循環負荷對磨礦過程的影響:
在球磨機與分級機構成的閉路磨礦中,必然存在循環負荷。為了保證球磨機的排料有穩定的濃度和細度,球磨機的總給礦(原礦+返礦)應保持穩定,并接近一個常數,即球磨機的最大通過能力。球磨機的返砂比過大過小都將影響生產率的提高。生產實踐證明,返砂比在100~500%時,球磨機的生產率提高20~30%,返砂比再增大,球磨機生產率增加緩慢,最后趨向于一個極限值。格子型球磨機的脹肚和分級效率下降,往往是由于返砂比過大造成的。目前多數選礦廠返砂比控制在300~500%之間,球磨機的生產率較高。
球磨機的通過能力是指球磨機的總給礦量(原礦加返砂)與球磨機的有效容積之比,它與球磨機的類型、給礦粒度等有關,大約為14~16噸/米3•時。
本公司整理匯編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上一個:
細粒浮選困難的原因及應采取的工藝措施
下一個:
分級設備選擇
上一個:
細粒浮選困難的原因及應采取的工藝措施
下一個:
分級設備選擇